在最近一集的「文茜的世界周報」中,報導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談「一流政府」,他鄭重的提到,在他心裡重要的不是選舉,是如何讓國家持續運作下去。無論國際情勢如何變化,都要以國家的利益考量,還是要很現實的尋求與其它國家合作。面對全球保護主義逆襲,呼籲星國人民勇於面對挑戰,大國或許可用貿易保護主義吹噓,但新加坡唯一的出路,是在全球化架構下找到國家競爭力。
新加坡常說,沒有天然資源,要靠人才。人才從哪裡來? 首先必須發掘自己的,新加坡人口不多,有才幹的人,必須充分培養及提拔,才能充分發展。國家沒有獨立的本錢,公部門與私部門應要相互溝通,政府公務員體系不能只是堅持自己的「專業」,還要與時俱進,當然,政治領袖至關重要。
李顯龍的談話,同時也呼應了商業週刊去年的一篇關於「政府KPI調查第五年」的報導,傳統公部門文化是習慣服從,上級一個指令,下級跟著動作;若主管只把KPI視為形式,過程中不討論,下級就對政策施行方向不明,等年終才檢討,這種文化,是促使KPI設定變得保守,政府組織績效無法提升的主因。政府若想運用願景目標改變政府公務員體系的企業文化,必須要先成為一個「學習型組織」,即組織成員都有學習新技術、新知識的渴望。
大家應當還記得「第五項修練」,被美國《商業周刊》尊為新一代管理大師的彼得.聖吉在本書說明,當組織成功轉型為「學習型組織」後,自我超越、改善心智模式、建立共同願景、團隊學習,組織便能釋放出潛藏的巨大能量,任空前未有的複雜、混沌、變化撲肆而下,它總能靈活伸展、輪轉向前,轉型為學習型組織。
LMI美國領導管理發展中心,在台灣經營20幾年,我們的理念就是,幫助公司要確認明確的願景目標,改變由上對下的「企業文化」,讓組織成員參與溝通,訂出目標後,以一季或是一個月為期,根據關鍵結果執行,同時透過流程及工具達到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。
文 / Angela Yang (楊惠娣)